成也名将!败也名将!万历三大征而毁灭的明朝精锐,被后人铭记!
来源:360kuai    时间:2023-04-10 17:40:55


(资料图)

明朝的后一甲子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正如时势造英雄一般,涌现出很多的英雄人物和百战雄狮。咱们就来说说其中涌现出几支雄兵以及风云人物吧。

总的来说,在一个王朝的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会急剧下降,比如前几天提到的辽国的皇室王牌皮室军,被女真人的部队杀得大败而归,这是一个国家将亡而衰的历史缩影。而在明朝后期,中原大地的内有起义,外有鞑虏入寇中原,军队却一直都保持着相当的战斗力,这是史无前例的。在明朝后期,人才还是有的,文臣领兵者有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能打敢于冲锋陷阵的武将有满桂和曹文昭之流,但是依旧重振不了奄奄一息的大明。在晚明的历史大潮中,中华大地上有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他既影响了当时的形势,又受到当时形势的制约。最后他们被吞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也被留在了华夏民族的赫赫武魂里。

这一支部队,就是鼎鼎大名的戚家军了。戚家军可以说是自成立以来亚洲地区一甲子内最善战的部队了。至于原因,最出彩且最被世人铭记的,就是戚少保带领戚家军与倭寇血战,以鸳鸯阵法破倭寇的蝴蝶阵法,斩杀无数倭寇自己却不死一人。这是先进的战法的完美体现。任何事物都有高潮和低谷,戚家军最高光的时刻是抗倭战争中的杰出表现,但低谷,则是吴惟忠被罢黜,剩余的戚家军被遣返原籍的惨淡收场,对于戚家军,笔者敬仰他们,在对外战争中英勇抗敌的事迹,也痛心于这样的一支军队最后就泯灭在尘埃里。

这支军队战斗力强盛的秘诀是什么,在笔者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曰兵员勇健,当时东南沿海饱受倭寇侵扰,而卫所制度经过百年间的摧残早就已经分崩离析,卫所里的军户们沦为了将领的私人农户,耕种侵吞的军田,整日饱食尚且不得,怎还会有体力进行训练。而戚继光在前期带领这样的卫所兵也是少有胜利的,戚继光深深的意识到,要想打赢倭寇,卫所兵是靠不住的,只能重新募集兵员,本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诚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的想法,在寻找优质兵员的时候,偶遇了义乌矿工为了争夺水源而聚众斗狠。他眼前一亮,史称"其习懔而自轻"。

二曰兵员朴厚,何为朴厚呢?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老实人。当时东南的城里人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城里能募征当兵的多是无业游民居多,这样的部队能有战斗力吗?自然是要选择朴实老实的农村人了,农村人心思大多单纯,会听令行事。

三日兵员士气高昂,训练刻苦,东南子弟保卫家园,同仇敌忾,士气自然高昂,且倭寇危害东南沿海日久,各家各户多少都与倭寇有不共戴天之仇,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自然为了杀贼而刻苦训练,上阵悍不畏死。

四曰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如臂所使,战争说的直白些就像两个巨人打架,谁能把力量更多的聚集在一起,谁就能取得局部的胜利,把对方打残打痛。双方的将领就是大脑,在指挥作战中,可考据的是,古代军队对于基层的命令传达速度和执行力度,是衡量一支军队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一支能令行禁止的部队,其军纪是严明的。

从上文可以看出,义乌兵身上都有这样的优点,自然是戚继光最理想的兵员,义乌人多是矿工,古往今来,开矿最怕出事故,所以为了安全,最需要的就是令行禁止,有严密的分工和职责,每人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安全生产。采矿是重体力劳动,塑造了义乌人强健的体魄,而且为了争夺矿产和水源,往往非常的团结,所以义乌旷工才被视为最好的兵源。

五曰装备精良,同时代或相近时代里,火器已经住不开始装备部队,技术愈发成熟,各种火器广泛的运用。在世界范围内,明军的火器配给率是最高的,比如三大营中的神机营,而戚家军,仅仅是在火炮配给上要低于京营,如赫赫有名的西班牙大方阵,火器仅仅配备了十分之二,而日本的大名的本阵备,普遍也在十分之二。三十年后出现的萨摩藩新军,虽然火枪配备的多,但是少有火炮,奥斯曼的新军也堪堪达到十分之三的程度,而完整的戚家军,车营和马营,配给率在十分之四以上,步营近半,辎重营几乎达到了六成。还有大小弗朗机炮,大将军炮,子母铳等各类火器,戚继光蓟州练兵编组的部队火器数量及比例是同一时期全世界最高的。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资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